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
③各类机构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
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
所谓的三胎一般指三孩政策,三孩政策,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该政策于2021年5月31日正式被提出。
提到人口老龄化,就不得不提最新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低速增加至14亿多,但人口增长率持续放缓,尽管二胎政策最近几年提高了出生人口占比,但对于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来看,也是小巫见大巫了。低出生率意味着老龄化的提高。而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降至目前的111左右,总体而言性别比例依旧保持男多女少状态,打光棍者不在少数。
那么,随着2016年放开二胎,2021年放开三胎,持续密集的生育政策被放出,透露了什么信号呢,可以看出直接相关的,就是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增加。工作的人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由此产生诸多影响,比如退休金系统是年轻人养老人,当老人逐年增加,社会退休福利系统不堪重负;人口结构的改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分布;也影响生产力的创造,当然还有楼市的风向。
2021年5月底,在相关会议上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三胎生育政策。由此,三胎政终于放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从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开始,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一直持续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整整走过了34年。而从放开二胎到放开三胎,却间隔了5年时间,为什么生育政策调整步伐加快了?原因就是生育率持续走低,出生人口连续4年下降,人口警报已经拉响。
过去的2020年,生育情况很不理想,出生人口下降到1200万,同比减少了265万,创新历史新低,全国有沈阳、无锡、葫芦岛等14个城市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对于如此不乐观的生育情况,任泽平、马光远、梁建章等专家纷纷建言全面放开生育。
标签: